找到相关内容4185篇,用时25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八)

    问题。诸菩萨虽然人於小乘无漏禅定,而能不舍慈悲之心。小乘便不是这样,他们力量差,心在无漏,就不能再有念头。又,菩萨在用小乘之法观涅盘时,看到有的人爱乐小乘之法,便用小乘之法来度脱他们,这就是...  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八)   译文   慧远问道:如果菩萨不证涅盘,确实可以比喻为人於灭定。由此,凡是遍学,不管学什么,都不应该有退转。而不退转,可得到功德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1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七)

      ⑥菩萨虽总相知诸法:总相,与相为一对概念,表示全体与部分,一般与个别。总相指现象总体、现象一般本质,相指个别现象、特殊现象。菩萨得一切智,把握了现象总相,即把握了现象空性本质,还必须用一切智观察每一相,都能指出其虚妄总相来,才进到一切种智(佛智)。一切种智才尽知诸法总相、相,尽知佛教修习无量道门。   ⑦毕竟空: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一:「以有为空、无为空,破诸法令无有遗余,是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)

    入:阴指五阴,也称五蕴。阴是荫覆意思;蕴是积聚、类别意思。五阴或五蕴,指是构成人和万物五种类,即:色蕴(相当於物质概念)、受蕴(感受)、想蕴(理性思维活动)、行蕴(造作,即心理活动)、识蕴(...佛也将成佛,所以不说阿罗汉、辟支佛得法身之後去处,不说阿罗汉、辟支佛涅盘。这种解释,只有《法华经》讲了,经没有讲,若是处处都讲,《法华经》便不能称之为「秘要之藏」了,也不能使人多修习涅盘之道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8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语言文字观

    :真义就存在于语言之中,[11]真义与语言没有两样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认为真义本身空无所有,因此在语言之外没有真义,真义只存在于语言之中。大慧,他们都是被错误见解烧掉了自己智慧,因而不知道语言...  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语言文字观   李恕豪   玄奘法师(约600~664)是中国佛教法相宗的创始人。唐太宗贞观元年(627年),法师离开长安,西行求法,历游五印度,艰难求学,探索...

    李恕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2.html
  • “敦煌美学”与重写中国美学史

    。19   艺术既然同属于人类精神之场灵物,那么,艺术与宗教之间就不会出现本质上对立,因为艺术总是在不断地改变其形式以适应精神宗教。贝尔说得好:“再没有表现情感方式和引起心醉神迷手段...   “敦煌美学”与重写中国美学史   内容摘要敦煌学是二十世纪延至本世纪显学,有关敦煌壁画、雕塑等造型艺术等问题研究,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不俗佳绩,然而,深赋美学内涵敦煌学二级学科—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693780.html
  • 吉祥天母像式与宗派小考

    -ba)……在一般观想中,这种身形变成准达利Can!d!a^li^(愤怒母)。据相关文献描述,此神为深蓝色身形,四臂,有四种标识:剑、匕首(phur-ba)、镜和蛇索,据文献,女神两右手持骷杖和...   吉祥天母像式与宗派小考   李翎   一、永乐款吉祥天母像引发思考   近期,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接受捐赠一批藏传佛教金铜造像中,有一尊具永乐款吉祥天母像,为一面四臂,两主臂...

    李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393807.html
  • 禅与中国书法艺术

    形诸点画行款之间绘画美。其实,羲之《十七帖》与《兰亭》墨宝,又何尝不是文字化了绘画艺术;颠张醉素洒後之作与画家精品又有何差异!颜筋柳骨,与荆关董,巨那隽秀山水之作,也自是无二无……对此,...   禅与中国书法艺术   蔡日新   中国书法历史太邈远了,从远古结绳纪事到苍颉造字历史传说,今天已无实证材料可考了。但从陕西半坡陶文到殷墟甲骨文字,的确可以看出中国文字由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893828.html
  • 如何从“看”中回归生命源头

    而是“以心传心”,让学人直接觉醒到与禅师无本性。但是对一般众生来说,禅师“以心传心”做法是难以接受,因此禅师不得不借助一切方便法门,横说纵说,苦口婆心,帮助学人开悟,所以历史上禅师留下了很多...,他指出:“参禅,在明心见性,就是要去掉自心污染,实见自性面目。污染就是妄想执著,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,如来智慧德相,为诸佛众生所同具,无二无。”[[14]]因此,参禅先决条件,就是“除...

    魏建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294133.html
  • 《道次第》修学地图

    ,想不到这一切都是幻灭,是不可长久。惟有透彻轮回本质,我们才能居安思危,充分利用现有生命,为未来做好准备。   关于轮回之苦思维,《道次第》主要从总苦和苦两方面做了介绍。   其中,总苦又分八苦和六苦两项。前者为我们熟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离、求不得、怨憎会、五蕴炽盛八苦,不再一一展开解释。后者为无有决定、不知满足、数数舍身、数数受生、数数高下、无伴之过六点。一是无有决定,我们在轮回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2.html
  • 莲池大师与古杭云栖寺

    肇起于俗时邻家一位念佛老妪,“幼时尚不知念佛,见邻家一老妪,每日课佛数千。问云:为何如此?彼云:先夫往时念佛,去得甚好,故我如此念。先夫去时,并无他病,只与人一请而。”听到这对老夫妇故事,深具...般若实相殊途同归,无二无:“又理一心。正《文殊》一行三昧,及《华严》一行念佛、一时念佛,又如《起信》明真如法身,及诸经中说。”以理一心角度,可以统摄一切法门:“又虽云一心,实则《观经》三心,《起...

    宗淼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195064.html